六、善于暴露自己。
不懂装懂就永远不会懂。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要敢于暴露自己的想法、批评别人的想法、接受别人的优点和长处。
谈谈数学打基础问题
苏步青
作者简介: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著名的数学家、教育家,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,被誉为“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”、“东方第一几何学家”、“数学之王”。
打好基础是根本。多做习题,可弄清基本概念定义,达到熟练运算,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。但题海战术是变相的下赌注,不利于学生。为什么要做题?第一,加深理解概念。第二,训练运算技巧和逻辑思维。但是,做题前要学深学透基本概念、定义、定理、证明。
学习数学的几点体会
王元
作者简介:数学家,书法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原研究室主任、所长 ,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。
一、首先要掌握基本概念。
办法是多想具体例子,对照过去学过的东西有机结合,看看新概念与方法有什么优越性。
二、勤于思考与动手。
适当的通过独立思考多做题。要做需要思考才能得到答案的较难的习题。要勇敢的暴露自己的缺点,争取别人的帮助。所谓偏题怪题都是孤立的玩弄特殊技巧,不可取。
三、循序渐进。
如果学的稀里糊涂,再继续学,一定越学越糊涂。起步慢一些,只要学的踏实,后来会很快起来的。学习要少而精,力求达到彻底掌握。要正确评估自己,如果不行,就要退到懂的地方再继续前进。不可以假装懂了很多东西。学新知识要同懒惰与安于现状的心理作斗争。
谈怎样学习数学
陈景润
作者简介:数学家,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,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。
要谦虚、决心、信心、恒心、有学习方法。
第一,知识面要宽,基础要扎实。
学数学没有捷径和秘诀,要说有,那就是打好基础。不可平均使用力气,要把劲头用在最基本的东西上。数学,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,只有前面基础打牢,才好进入后一步的学习。
第二,要注意独立思考。
数学着重于理解,防止死记硬背、不求甚解。一定要勤分析、多思考。对内容和问题,要从各个角度多想,找出联系,总结出规律。遇到不会的题自己先认真的思考一下,再虚心请教别人。
第三,端正学习态度,培养良好的习惯,刻苦钻研,专心致志。
怎样学好数学
杨乐 张广厚
作者简介:杨乐,数学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。
第一,树立远大理想。
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,才能克服困难。学习好不在于脑子灵,而是取决于足够的功夫、大量艰巨的劳动。
没有捷径,不能投机取巧。
第二,努力学好基本功。
第三,独立思考、刻苦钻研。
演算和练习可以把书本的和老师的知识,化为自己的。除了基本练习,还要做需要经过一番思考的题。做出较难的题之后还要回想:难点和关键在哪里?从什么地方入手?有没有其他的解决途径?这样可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不注重基本训练,一味钻偏题、怪题、钻牛角尖,是十分有害的,要注意防止。
第四,认真向老师学习。
学习数学的几点体会
张广厚
作者简介:数学家,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。
坚持搞科学研究,需要思想认识基础和较好的素质。基本的素质是不怕困难,有大困难才能有大成就。一定要喜欢困难,遇见困难咬住不放。成功有灵感,但灵感是长期艰苦劳动积累的结果。没有多次的失败就达不到成功。身体健康也很重要。
关于学习方法问题。首先,在开头要下狠功夫,要尽量放慢一些。不同意引导学生搞偏题、怪题,对基础好的人应当适当做一些难题,基础好难题也就不难了。学习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要循序渐进。要注意阶段复习。
什么是数学水平高呢?我认为自己知道自己做的题是错是对。
要培养好的学风,一要精力集中。二要练快、练速度。三要练工整、四要独立思考。
看参考书要慎重选择,选一本为好。选一本念透,其他书也容易理解了,浏览一下就够了。
和同学们谈学习
赵访熊
作者简介:中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和计算数学家。
懂、用、记——学到手的三个标志
懂——
知其然,且知其所以然。只有懂透了,才能记牢,否则就只能死记,而死记是靠不住的,不但忘得快,也容易记错。
用——
我们所学的原理都是用来解决问题,所以要会用、多用,用得灵活些。
记——
在学习的最初阶段,记住少量的法则、公式也是必要的。应该先记住几个主要公式,次要公式用多了也能记住。
改进学习方法,提高学习效率——勤思考,写读书笔记提倡循序渐进,切忌急躁情绪。
数学学习漫谈
越民义
作者简介:数学家,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、研究员,应用数字研究所研究员。
毅力是极为重要的。
数学问题有三个来源,一是纯数学,二是普遍的应用问题,三是对于某一具体的实际问题。
循序渐进,就是第一步尚未学透时,不要进入第二步。数学逻辑性很强,后面要用到前面的知识、方法和训练。
当你会分析问题的后,会感到复杂是几个大的部分组成的,这些部分出现的原因和内部的关系也是可理解的,复杂的推演过程是必然的步骤组成的。
读书的目的是要学得有用的知识。在使用这些知识时,有的是信手拈来,有的需要加以改造,有的则需要进行某种创造。
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?做习题。学习的目的利用是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。能力是在学习时无形的逐渐培养的,这种能力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、思维逻辑、分析和吸收新鲜事物的能力等等。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去解决问题,就是用。“用”是针对目标而言。有了目标,对于学习的内容就有所选择。用时,也知道应学到什么程度为止,也可衡量出对于已学过的东西是否真正了解,也知道哪些知识对于自己的目的来说是需要掌握的。如何寻找目标的问题?目标来自当时所从事的实际课题。其一,该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。其二,应是自己的能力所能胜任的。
基础,是指从事一门学问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训练。一个人会改变自己的观点和选题,这时,要重新学习基础。随着学科的发展和自己工作范围的扩大,也需要学习新的基础。虽然一定的基础是必要的,但不能等到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开始工作。只能边干边学。对于培养基本训练来谈,重要的是多做些不同类型的题。做到脑子活、思路宽。
学习数学的管见
王梓坤
作者简介:数学家,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,北京师范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原校长,枣庄学院、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。
一、成功的四个基本条件——理想、勤奋、毅力和方法。
理想,或者说志气,是力量的源泉、行动的方向、心灵上的太阳。为了实现理想,必须勤奋,即使天赋独厚,也不例外。勤奋不等于毅力,有的人回避困难,辛辛苦苦地筑了许多土堆,却没有建成一间像样的房子。在学习理论时,首先要看准推理的终点,其次要掌握推理的起点,第三要分析推导起点与终点的推理程序。吃透了推理的程序,可以改进原来的证明,或改善原来的条件和结论。学数学是由起点推终点,研究数学是由终点推起点。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必须循序渐进。学习的三要项是理解、记忆和练习。知其然以及知其所以然,这是理解;记住它,并且通过练习以加深理解、增强记忆、应用理论和发展理论。练习可以培养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不做足够多而且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,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。如何才能使“听课——复习——练习”循环成为良性的呢?关键在于预习。
二、如何攻读数学专著?
如何选择精读书?首先要确定主攻方向,然后围绕主攻方向,争取老师或先行者的帮助。
如何攻读数学专著?先阅读序言、目录以及有关介绍,读第一遍时要慢和细,记笔记,把一些重要的概念、定理以及证明仔细的整理一遍,必要时做补充证明,写读书体会,还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,一章过后,做一小节。如此前进,直到全书读完,再从头开始读第二遍,这时可以把重点放在解决遗留问题上,同时尽量搞清楚各概念、定理、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,学习各种证明方法和计算技巧,展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。第一遍是局部的读,第二遍是整体的读。第三遍可以顺读或反读(从后往前读),也可以就一些专题有目的地读。如果还有问题,那也不必着急,可以留待以后慢慢解决。
三、专题研究的三个阶段
1、提出问题。对于新手来说,起初只能在一个分支工作。
2、问题明确后,要尽可能收集有关文献,对最重要的文章,要精心攻读,以了解前人的成果、思想方法、解题技巧、理论观点等等。
3、攻坚。我们开始进攻,先找出它的薄弱环节,集中全部精力和时间,攻此一点。
下面的思想方法可以参考:
1、碰到过类似的问题,不妨借用其方法。(类比法)2、分解成几个问题,由易而难的各个击破,然后再串起来。3、尽可能举一些具体的例子,或考虑一些特殊的情况,从中找出一般的规律。(从具体到抽象,从特殊到一般)4、发挥优势。5、直观和猜想。6、归纳法。7、查资料。8、与别人讨论。9、放松一下。10、仔细检查。11、整理提高或付诸应用。
直觉与联想对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作用
徐利治
作者简介:数学家、数学教育家,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直觉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。
如何培养直觉与联想两种能力呢?首先要培养较广泛的兴趣,要博览群书、好学深思、要提倡多想问题,甚至不限于思考数学领域的内部问题。
必须注重实践、联系实际,要经常动手去解决问题,才能把数学工具掌握到手,并能有所创造。不能只把自己的视野总是局限于一个科目或一个分支,否则由于联想范围的狭窄就很难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来。
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教学改革
徐利治
既要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,又要培训他们的收敛思维能力。既要教会学生进行严格逻辑推理,还要教会学生大胆进行不严格的猜想、联想和合情推理。
谈谈怎样学习数学
莫绍揆
作者简介:历任南京大学副教授、教授,中国逻辑学会副理事长。
从大处着眼,从小处着手。眼界要远大,要站得高,不要鼠目寸光,居守一隅。还要自信,要有攻坚的志气,有研究巨大问题、解决困难问题的决心。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、按部就班、一步一个脚印。这两点是相辅相成、缺一不可的。
由博返约是首先博览,然后选择一些科目精研下去。我们首先必须博览最新的发展趋向、最近的研究动态反复学习、反复思考是非常必要的。必须做好充分准备,切忌盲目动手。在做习题之前,必须先把正课温习一遍要做课题,首先必须仔细研读前人的成果。其次,也必须仔细考究有关的学科。难题分两种,一种是已解决的,一种尚未解决。
基础训练是必要的,但长期埋头于教科书便不对了,及早从事科学研究也是必要的,但基础训练不够,准备不够便不对了。基础训练不限于做习题,更重要的是,对主要定理的证明(一般是较为艰深的)反复钻研(以便加深理解),并设法加以改动或改进。首先弄清证明的主要思路、主要步骤,这样才能加深对主要定理的理解,还应加以改动,使其主要思路更为突出,主要步骤更为清楚,然后再进一步改进,或使用更弱的前提,或推出更强的结论。
你要学好数学分析,最好的办法是,自己写一本数学分析。对于没有充分准备的初学者,一般是不应盲目探讨著名难题的。掌握好数学发展史上的几个矛盾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数学。这几个矛盾是:离散与连续的矛盾,有穷与无穷的矛盾,一般与特殊的矛盾。
与自学青年谈怎样学习好数学
余元希
作者简介:著名数学教育家、华东师范大学课程、教材、教法研究所教授。
一、前提
循序渐进,打好基础。
二、要求
知——知道所学习的是什么,为什么要学习。
懂——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。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牢记,即使忘了也能推导出来。
会——学习的目的在于会应用,会用也正是衡量是不是真正把知识学到手的一条重要标准。
熟——熟练应用。
活——熟能生巧,灵活的掌握和运用知识。
单纯的积累,知识就会僵化,所以还得通过消化,重行组织、进行概括、加以提炼。知懂会熟活,紧密联系。
三、关键
多看——阅读有关书籍,获得知识,扩大知识面。
多动手——做有关的练习,巩固知识,学会应用,使之熟练。
多开动脑筋——多想、多问、勤于思考、善于提出问题。
解决一个复杂数学问题的过程:首先搞清题意,找寻解题途径。然后做出解答。对解法做出评价,考虑是否有更好的解法。
四、注意
严谨,严密,严格。
总结——数学家谈怎样学数学
理想勤奋
决心毅力
信心恒心
目光长远
脚踏实地
打好基础
循序渐进
由博返约
收敛发散
独立思考
做练习题
理解记忆
应用创新
来源:饺子分享
关于版权、合作和投稿,请联系现代与经典客服微信xdyjd2005 或邮箱xy@xdyjd.com
名师在线课程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