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沒有曾經在做某件事時非常專注,不會分心去想其他的事,更不會一邊滑手機,完成這件事時,你會很驚訝自己在這段時間裡如此投入,幾乎感受不到時間經過,你也非常享受這樣的感覺。這種體驗被稱為「心流」,指的是你在完全投入某件事時,心智狀態上的振奮感,好像形成一種「忘我」的境界。
很多人把心流體驗想像成太偉大的事,好像做研究、設計火箭、創作藝術品這種看似偉大的產出才算是心流體驗,因此以為自己從未有過這樣的經驗。其實這件事不必是多麼偉大的事,可能是組裝某件物品、思考某個問題,甚至是與人互動,只要你足夠投入,並在其中獲得快樂,就可以算是心流體驗。需要注意的是,心流體驗必須是你有實際付出心力的活動,單純的接受外界刺激,而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輸出的並不算是心流體驗。
我有個朋友熱愛辦活動,無論是在學校、社團,甚至是朋友聚會,她都是安排活動的那個人,常常可以犧牲好幾天的睡覺時間在籌辦活動的細節,但她一直以為辦活動只是一種娛樂消遣,直到她發現那就是讓她渾然忘我的心流體驗。從現在開始細心地去關注自己的生活中,有沒有進入心流的時刻,無論那是打掃、塗鴉、煮飯、修理電器等等任何的小事,或是某件工作,一旦發現自己有了這樣的體驗就馬上記錄下來,久而久之你會更了解自己。
除了從生活細節中找尋心流體驗外,你也可以想想在你的工作中,有沒有哪些部分是你覺得很有趣,可以非常投入在其中的?或者有哪些工作內容是你能輕鬆完成,並能做得很好,從中獲得成就感,而別人做起來卻很費力的?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感到很迷茫,你可以準備一本筆記本,或是在手機裡設定好一個備忘錄,只要讓你自己方便做紀錄就行,仔細的去記錄,在你每天的工作中,你做了哪些事,有哪些片段是你喜歡的,又有哪些部分是你覺得無聊、無法集中精神去做的,用你喜歡的程度為這些事情打上分數,仔細觀察自己在工作時的狀態。
很多時候我們討厭的並不是我們的工作,而是工作中的某些部分。在暢銷書《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》中,作者記錄了他幫助許多人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的過程,有的老師討厭自己的工作,卻熱愛自己教學的科目,發現自己的偏好後轉為做專職的研究、研發,終於做上自己滿意的工作;有的工程師對自己的專業技能很滿意,卻討厭滿足客戶的種種需求,轉為專職的教學讓他們能盡情分享自己的專長,不需要去迎合客戶,他們都在仔細的關注自己的狀態後找到了想做的事。當然這些只是少數幾個案例,諸如此類的故事還有很多,每個人所從事的工作、遇到的困境都截然不同,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《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》這本書,可能會帶給你很多啟發。
當你進入心流體驗,或是做著那些你不需太費力就能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,這種令你投入的當下,就是你的「高光時刻」,找到你的高光時刻後,就開始思考,能不能讓自己的生活盡可能的專注於這些真正感興趣、令你與眾不同的事情,而減少那些不喜歡的工作內容?
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,我是一個設計師,當我剛出社會時,在工作上也有許多不滿意的地方,剛開始我以為自己不適合這個職業,直到仔細的去觀察自己在工作中的狀態,我發現自己很享受做設計的過程,當我真的坐下來著手畫設計圖、處理設計的小細節時,我會非常專注忘我,那種時刻使我感到興奮、擁有成就感,但我卻非常討厭與廠商溝通、回覆技術方面的細節,也不喜歡工作的方式和時間被約束,喜歡按自己的節奏步調工作。
我做了一些調整,首先,在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後我開始自己接案,成為自由工作者,這讓我擁有很大程度的自由決定工作的流程和節奏,也因為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緣故,我可以自由跟業主商量工作的內容與模式,並聘請擅長處理技術問題的工作者,盡量把自己不喜歡且不擅長的業務外包。
久而久之,我把不喜歡的工作比例調到最小,讓自己大部分的時間可以專注在設計上面,實現了自己理想的工作方式。當然,有時候工作很難完全只做自己喜歡的部分,但我們可以盡量的讓那些不喜歡的工作只占10%甚至更低的比例,而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真正喜歡的事上面。
尋找自己的高光時刻,你需要認真的關注自己,也要對自己誠實,最好能把喜歡的事用最詳細的方式記錄下來,而不是只有一個「大概」的感覺。
錯誤示範:我喜歡做設計
正確示範:我喜歡用軟體或是手繪的方式畫設計圖,也喜歡不斷修改圖面的細節,直到整張圖看起來均衡又完美
錯誤示範:我喜歡寫作
正確示範:我喜歡用寫作的方式在網路上與讀者分享我在成長類的課程、書籍中學到的知識,幫助讀者學習成長,當讀者給予我回饋時,我會很開心
最後你要對自己有信心,相信自己能放大這樣的高光時刻,總有一天你能一直做著喜歡的事,持續的散發光芒。
延伸閱讀:
如何成為自由工作者?8個你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